解释一下,电影中库珀用摩斯码告诉女儿,让她把自己“留下来”,女儿也破译出来了,就是
这个印花就是Stay的摩斯码,三点是S,一横是T,一点一横是A,横、点、横、横是Y。
【预售】开放七天,有多少算多少,从预售封闭那天开始算,15天左右发货,同学们不要催,我会尽快。
预售链接跟已有的六款在一起,我分了条目,还是两个渠道,点下面这个小程序卡片也可以。
再说一遍,预售的两款没有现货,你现在拍下,得等15天才能发货(一周预售结束后向工厂下单)
这周跟夕阳与Kris老师商量直播法国电影《给我翅膀》,看海报就舒适想飞。
月初出了支援,马上登上口碑榜,现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7,踩雷的几率很小。
电影主人公在现实中有原型:法国人克里斯蒂安•穆莱克,他的职业是气象学家,同时对候鸟迁徙很有兴趣。
从1995年开始,他就开着自己的轻型飞行器和鸟儿一起飞,最初的目的是想唤起公众对濒危鸟类的关注,但后来发现因为千百年的人类活动,很多传统迁徙之路上布满危险,于是就打算为鸟开辟出新路线。
1996年有一部《伴你高飞》应该也是受了克里斯蒂安•穆莱克的启发,加入了父女情的元素,也非常好看。
不太清楚《给我翅膀》算不算翻拍,反正原型肯定是克里斯蒂安,他的事迹对一篇新闻稿来说够了,但要拍成电影需要深加工,于是导演加入了儿子角色。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片中的三个主要角色都有成长。
鸟类学家克里斯蒂安与妻子宝拉离婚,14岁的儿子托马斯放暑假,宝拉就把他送到克里斯蒂安的保护区,省的在家总玩电游,此时托马斯是个满头发胶的时髦城市小孩,不想去那鸟不拉屎的地方(这句话好像有些不对),但未成年人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
此时克里斯蒂安正在求博物馆馆长批准野雁保护计划,但馆长说,现在政府有比濒危鸟类更重要的事,没钱,不批。
克里斯蒂安其实也不要钱,就是想拿到批文(才能从合法渠道拿到鸟蛋),没办法,只能拜托秘书阿姨把公章顺出来,然后….自己刻了一个,武能御鸟,文能刻章,人才。
儿子托马斯不情不愿的来到保护区,第一件事是举着手机找网络信号,可别耽误自己耍游戏,他一直跟母亲住,跟生父没什么感情。
有了批文,朋友送来了预订的20个野雁蛋,克里斯蒂安放到保育箱里精心呵护。一天托马斯无聊的要死,就把耳机摘下来扣在鸟蛋上,让它接受流行音乐的胎教洗礼。
此时小鸟刚好破壳,把托马斯吓坏了,此音乐催生法必将在鸟类研究历史上写下浓重一笔。
这次破壳也成为托马斯转变的起点,还给出来的那只小野雁取了名字(其实是另外的品种),外显的细节就是穿上为了让雁儿不认生的袍子,并再也不抹发胶了。
当看到父亲驾驶飞行器上天后,他开始认同老爸的事业,帮忙照顾小野雁,为了让它们习惯引擎噪音(飞起来后不害怕),托马斯就推着割草机遛鸟,没过几天托马斯就跟小野雁们打成一片。
然后克里斯蒂安还教儿子如何飞行,这里我特别有感触,两周前我和儿子去野营,也共同完成了几件设定任务,关系那叫一个融洽。
父亲的计划看起来很疯狂,首先要开车带野雁去挪威(北极圈内),然后开飞行器一路带着野雁,沿既定路线飞回法国南部(绕开危险的地区),野雁与生俱来的本能会记住这条路,以后就可以固定冬夏迁徙。
这件事之前从来没有人做过,只存在理论可能性,这也是博物馆馆长拒绝的原因之一。
但克里斯蒂安坚信能行,于是带着托马斯与20只还不怎么会飞的野雁出发了(到地儿正好发育达成)。
跋涉两千多公里,终于来到挪威北部的保护区,但出现一个严重问题,小野雁们很不给面子,就是不跟着克里斯蒂安一起飞。
此时保护区的领导赶到,说你的雁检疫不合格,不准飞,同时那张私刻公章的授权文件也曝光,千辛万苦的计划眼看要黄。
但托马斯年轻气盛,趁着大人们磨嘴皮的当口,把飞行器开了起来,奇迹发生了,野雁们也跟着托马斯飞向天空。
这是托马斯第一次独自升空,因为父亲被保护区领导控制住,所以他决定独自完成引领候鸟的任务,飞机上GPS和油都够(中途再补给)。
我们看到这儿也很惊讶,原来这部电影的第一主角是儿子托马斯,此处看的人提心吊胆。
后半段就相当于一部“空路片”,托马斯带着野雁穿过村镇与森林,绝美的北欧风光尽收眼底,他还在空中抚摸着雁儿们的身体,只有人与动物间有极度的信任才能做到。
托马斯一路被许多好心人帮助,还成了视频网红,所到之处人们都向这只“小鸟人”挥手致意。
但危险系数也很高,最难的是飞跃北海,就是挪威南部与丹麦北部之间的海峡,如果偏离航线,就会一头扎进外海,几无生还可能。
这段拍的很惊险,我不知道实际是不是这样,小飞行器竟然可以穿过暴风雨云层。
几十天的飞行中,城市时髦少年托马斯经历了孤独、猛兽袭击、饥饿、脱水,虽然脸被明显晒伤,但他也收获了成长。
克里斯蒂安与妻子宝拉也是,他们开始不相信儿子,觉得在胡闹,后来却鼓励他完成剩下的旅程,当托马斯出现在保护区时,市长组织人来迎接,他却直接开到家门口,与父母深情拥抱,泪点啊!
虽然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壮举,但博物馆长并不认可,说这更像一次作秀,他的话有道理,只有证明候鸟在无人引领的情况下,还能原路飞回北极圈筑巢,才算成功。
这事儿磨嘴皮子没用,行不行看疗效,六个月后,一家人又来到挪威北极圈,等候着候鸟归来,它们,真的回来了,看到这儿昨天直播间里哭倒一片。
《给我翅膀》的主题是成长加环保,野雁有了安全的迁徙路线岁的托马斯也长成了男子汉,环保的元素其实出现的不多,都隐含在细节里,而且不是用那种“你不能干什么”、“人类好愚蠢邪恶”的道德口吻,让观众很舒适。
热爱自然是人类的本能,这也是为什么古人把土地比作母亲的原因,只要条件允许,人就是会向往青山绿水,所以我并不讨厌环保本身,人类为了自身发展破坏了生态,就跟借钱创业一样,富了就会想还上。
但环保这事儿,不能凭着诗意想当然,按照极端环抱者的说法,人类存在本身就是犯罪,最好大家回到部落时代,穿兽皮吃野果,这样最环保。
昨天在直播间我也说,为什么欧美国家的环保做的比较超前,不是他们天生高尚,而是因为社会富足,才有人去思考去实行环保主张,二战的时候可没听说谁想去保护鸟兽,赤地千里,十室九空,谁顾得上呢?
去年NASA发了一张卫星图显示,近二十年全球新增的绿化面积,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我们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理论,也不做“世界停电一小时”这种秀,就是两个字:种树。
前年出品了一部连续剧,叫《最美的青春》,讲的是共和国几代林业工作者把塞罕坝从风沙荒原变成丰美绿洲的故事,虽然表演与剧情偶有尬点,但拍的很不错,值得一看。
环境保护是很伟大的事业,但我讨厌作秀与道德绑架,你有一份力,就出一份力,少用一个塑料袋也算贡献,跟那个瑞典环保小公主似的(还有他背后的政治力量),天天站在上帝的视角斥责别人,就是恶心人。
今天推了功能超强的“迷你小风扇”,折叠设计颜值高,除了吹风的本职工作,还能当手电筒与充电宝,应个急没问题(大约能充手机30%的电),两档风力调节,充满电可用8个小时,价格美丽,非常推荐,感兴趣的同学点下面小程序卡片。对了有两种插口,我觉得旧式安卓口就够用了,还更便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